| [1]吴爽. 从电影片名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[J].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5,04:56-60. | 
| [2]张智中. 异化·归化·等化·恶化[J].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,2005,06:126-129. | 
| [3]汪宝荣. 旅游文化的英译:归化与异化——以绍兴著名景点为例[J]. 中国科技翻译,2005,01:13-17. | 
| [4]熊兵.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[J]. 中国科技翻译,2003,03:5-9. | 
| [5]孙会军. 归化与异化——两个动态的概念[J]. 外语研究,2003,04:60-64. | 
| [6]黄勤. 归化与异化相得益彰——评张爱玲译《海上花列传》[J]. 外语与外语教学,2007,08:54-57. | 
| [7]王东风. 归化与异化:矛与盾的交锋?[J]. 中国翻译,2002,05:26-28. | 
| [8]葛校琴. 当前归化/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——对国内归化/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[J]. 中国翻译,2002,05:34-37. | 
| [9]刘艳丽,杨自俭. 也谈“归化”与“异化”[J]. 中国翻译,2002,06:22-26. | 
| [10]朱健平. 归化与异化:研究视点的转移[J].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2,02:78-82. | 
| [11]尹丕安. 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[J].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6,01:39-42. | 
| [12]张燕燕,郑亚南. 殊途同归——读者“期待视野”下的归化与异化[J]. 南京社会科学,2006,10:114-117. | 
| [13]朱安博. 语言哲学:超越归化与异化的“二元对立”情结[J]. 外语学刊,2010,01:118-121. | 
| [14]黄艳春. 异化归化要义[J]. 外语学刊,2010,04:116-120. | 
| [15]罗选民. 论文化/语言层面的异化/归化翻译[J]. 外语学刊,2004,01:102-106+112. | 
| [16]刘文军. 翻译:归化与异化的悖论[J].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8,02:80-82. | 
| [17]张小曼,胡作友. 归化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[J]. 学术界,2009,05:75-82. | 
| [18]李红宇,何高大. 交汇合流 貌合神离——归化与异化解读[J]. 社会科学家,2014,05:156-160. |